029-85367201
AAAAA旅行社· 全国百强· 国家指定出境组团社· L-SNX-CJ00002
029-85367201
所有产品分类

欧·美·澳·非

法国俄罗斯埃及美国

香港·澳门·台湾

迪士尼乐园日月潭台北

梅花香自苦寒来——西安康辉副总经理曾红兵先生于年会上的发言稿

作者: 曾红兵      来源: 西安康辉      发布于2019-06-29 11:23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往年开年会的时候,我的角色是大会主持人。但今年的年会不同以往,它不光是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更是西安康辉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今天,作为西安康辉历史的讲述人上台发言,我深感荣幸!


当组委会决定由我来为大家回顾西安康辉30年历程的时候,我是既激动又紧张。我激动,是因为西安康辉在过去的30年当中只顾埋头发展,还从未真正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而今天终于有了这么一个机会。我紧张,是因为尽管我几乎完整见证了西安康辉的发展历程,但由于在2002之前我还只是个小兵,并不是西安康辉许多大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所以我怕把西安康辉的历史讲不好,说不清。幸亏在我准备发言稿的期间,有很多前辈帮我回忆历史,并找寻过去的老照片。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今天就无法给大家一个完整的西安康辉。所以,请大家鼓掌,感谢这些在座的和未能到场的西安康辉的前辈们,感谢你们为西安康辉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讲述的题目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家知道,“中国康辉”的企业标志是一朵梅花。为什么是梅花,而不是其他的花呢?这是因为中国康辉旅行社最初是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创办的,而中国残联的标志就是一朵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象征着中国残疾人“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中国康辉”的企业标志正是从中国残联的标志演化而来,但又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它既是梅花,又可以变形为“手拉手”和“五大洲”,象征着“中国康辉”“不畏艰难,团结协作,行遍五洲”的企业精神。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西安康辉的起步确实充满了波折。早在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成立后的第二年,1985年,便着手在几个主要的旅游城市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凡是名字以“中国康辉”开头的各地分支机构都是那个时候成立的,后面成立的就不允许再冠以“中国”两个字。西安康辉的筹建持续了近两年,筹备负责人叫李彦群。在此期间,出于各方面的原因,筹备组不停地更换办公地点。最初在北郊的“双龙饭店”,之后搬到玉祥门附近的“玉祥宾馆”。在那儿待了不到一年,又搬到了“人民大厦”(现索菲特人民大厦)。一年多后,筹备组再次搬家,这次落脚在南门外的省体育馆(现省人大常委会所在地)。1987年1月1日,在几经折腾之后,中国康辉旅行社西安分社终于在省体育馆正式成立了。总社任命李德省为总经理,企业性质为国有独资法人单位,隶属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由西安市旅游局代管。但随后不久,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及其所有分支机构被划归“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这个公司现在已经被遗忘了,但在当时可是赫赫有名的五大官办公司之一。 1988年下半年,中央开始清理整顿社会上的“官倒”公司,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首当其冲,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及其所有分支机构的命运也随之转变,这个后面再说。

我把西安康辉过去的30年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分界年份是2002年。之前的15年叫“西安康辉1.0”时代,之后的15年叫“西安康辉2.0”时代。为什么这样分呢?我有三个理由:一是2002年西安康辉的领导班子完成了新老更替,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二是2002年西安康辉改制,企业不再是国有独资法人单位,而是变成了一家国有控股公司,有了私人资本参股。三是2002年公司取得了出境游资质,公民旅游业务的比重开始逐步增加,最终发展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我再把这两个时代各分为三个5年。

西安康辉成立后的头五年,我把它称为“创业阶段”。成立之初,西安康辉举步维艰,正式职工不满10人,固定资产不到10万,租赁办公室一间。除总经理外,仅有办公室,财务部和接待部三个部室,以接待康辉总社的散客团为主,是一家典型的“小微企业”。当时单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外语人才短缺,既无能力强的业务经理,也无过得硬外语导游。但是没有人就意味着没有团。怎么办?由于大学生分配指标基本上被国中青三大社垄断,单位实际上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从社会上招人送外院培训,但是见效比较慢,二是直接从别的单位调人。为了准备接纳更多的职工,1988年初,单位搬到了位于南稍门十字西南角上的零五单位4层办公。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想从外单位调人谈何容易,节外生枝的事情频频发生,搞得单位很被动。转折出现在1988年的毕业季。刚好这一年国中青三大社都不进人了,单位终于如愿以偿,一口气从西安外院和西大招收了7名大学生,其中也包括我本人。直到这个时候,单位外语人才短缺的问题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西安康辉的接待班底也就此成形了。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留住人才,1989年,单位分别在市区两个地方为职工购置了福利住房。冬去春来,一树花开,从1988年年底到1989年上半年,单位之前所有的的努力终于开始见效了,接待人数连连攀升,导游个个忙得连轴转。于是注册成立了“西安康辉旅游商贸开发公司”。应该说,当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隔行如隔山”。尽管该公司起初确实解了单位的燃眉之急,它也曾有过辉煌,比如说它曾是“蓝带啤酒”的西北总代理,但终因管理不善,官司缠身,不得不于1997年申请注销。有了这次的教训,单位决定从此不再涉足与旅游无关的其它业务,专心旅游,精耕细作。时间再回到1990年,始于1988年下半年的惩治“官倒”工作接近尾声,“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所属子公司也基本撤、并、转完毕,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及其所有分支机构最终被划归国家旅游局,并和当时中国旅游界的大哥大——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一起,成为国家旅游局的直属单位。这个划转在当时的中国旅游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这意味着当时国旅系统封闭的运作体系被打进了一个楔子,为中国康辉旅行社各个分支机构日后接待国旅总社的团队埋下了伏笔。同年,单位搬到位于陵园路(现称含光路)上的唐城宾馆2,3层办公。这次搬家,当时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趁旅游处于低潮,酒店房租便宜之际来改善办公环境。二是借此搞好和酒店的关系,等情况好起来后团队有房可用。这个决定事后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从1991年下半年开始,市场真的有了起色,外宾又慢慢回来了,到1992年传统旺季到来的时候,入境旅游已经完全恢复。

就在单位业务渐入佳境之际,李总被借调到国家旅游局驻巴黎办事处工作,副总经理董永强也被借调到委内瑞拉使馆工作。于是,单位调整了领导班子,总社任命时任日本部经理的候书堂为西安康辉的总经理。西安康辉的发展随之进入了第二个5年,我把它称为“成长阶段”。单位不但更换了名字,改叫中国康辉西安旅行社,资产总额更是从1992年的465万一下子飙升到1996年的近2000万。尽管在此期间,1994年,候总因为“商贸公司”的连累,辞去了西安康辉总经理的职务,总经理一职由临危受命的董永强接任,但单位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在这个阶段,西安康辉办了几件大事,在此我想一一列举一下:一、1993年,为了解决因入境游快速增长而导致的旅行车和行李车短缺问题,单位购置了4辆日野33座旅行车,2辆华西17座旅行车,2辆华西9座旅行车以及2辆佐川急便行李车,连同之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另外2辆佐川急便行李车,成立了“西安康辉旅游车队”,一直营运到2005年车辆报废后才解散。先不说盈利多少,单是这个车队所产生的广告效应,就让西安康辉受益匪浅。二、同样在1993年,单位首批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的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西安康辉连续保留了15年,一直到2008年入境游开始走下坡路时为止。三、1994年,随着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原办公场所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于是,单位决定购置位于含光路南段上的吉祥大厦6,7层部分房产作为新的办公地点,并于1996年搬入。四、1995年,在公民旅游市场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单位就成立了“中国公民旅游部”(现公司公民旅游中心),成为省内公民旅游市场的先行者之一。该部成立当年就成功接待了首个来自四川的国内“百人团”,引起了业内不小的的轰动。五、经过多年的努力,1996年,国旅总社开始向西安康辉交团,西安康辉终于突破国中青三大社的重重包围,杀出了一条血路。所以说,这个阶段是西安康辉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西安康辉就此成了西安旅游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玩家。

1997年,单位领导班子重新调整,总社任命从法国回来的李德省再次出任西安康辉的总经理,董总又被借调到委内瑞拉使馆工作。两年后,1999年,李总被正式调往西旅集团工作,总经理一职再次由从委内瑞拉回国的董永强担任,一直到2001年。这第三个5年,我把它称为“徘徊阶段”。一是因为单位负责人来回变动,下边的人有些不知所措。二是因为,在1999年,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及其所有分支机构又一次改嫁,这次被划归到了北京首旅集团。总社更名为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康辉则改名叫为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当时即便总社的人也是人心惶惶,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在此期间,单位的资产总额仅有小幅增加,但营业收入仍旧增长较快,相比1996年,2001年的营业收入几乎翻了1倍,这说明西安康辉的职工从上到下依然恪尽职守,军心未散,阵脚未乱。2001年快进入尾声的时候,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对西安康辉的领导班子进行整体换班,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任命时任日本一部经理的孙金孝为西安康辉新的总经理。

2002年开始,西安康辉的发展便进入2.0时代,同时也迈入了第四个5年,我把它称为“齐头并进阶段”。2002年,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及其所有子企业进行产权体制改革,西安康辉正式更名为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它不再是一个国有独资法人单位,而是变成了一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其中公司的管理层和业务骨干购得公司49%的股份。这次股份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同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便首次跃过亿元大关。公司的资产总额从2002年的2562万大幅增加至2007年的4098万。入境游的接待人数更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公司的公民旅游也开始崭露头角,公司早些年在公民旅游市场上的勤奋耕耘开始得到回报。2002年,公司获得了省旅游局授予的“陕西省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组团社”资格,为公司公民旅游的快速发展再添一把火。2004年,公司的出境游人数首次位居全省第一,已然是省内最大的出境游批发商。一年后,2005年,随着加盟西安康辉的门市部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加强管理,有序发展,公司正式成立了“门市管理部”(现称“经营管理中心”)。2007年,公司正式员工人数已达百人。公司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的入境游市场遭遇重创,并由此开始进入下行通道。虽然在2010年,依靠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入境游市场有所反弹,但随后人民币连续不断的升值,让入境游的恢复变得遥遥无期。与此相反,我国的公民旅游市场则开始登堂入室,并大有反超入境游之势。这也正是公司发展的第五个5年,2008年-2012年的特征,我把这个阶段称为“此消彼长阶段”。尽管受到入境游的拖累,但公司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截至201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3亿。公司的资产总额增加了近五成,从2007年的4098万增加到2012年的6000万。显而易见,公民旅游开始在公司的业务中唱起了主角。当时,随着入境游市场的快速萎缩,大家都意识到了要转向,所以一哄而上地涌向公民旅游市场。如何能乱中取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时摆在孙总面前的一道考题。凭着以前多年做入境团的经验和对内宾市场的了解,孙总认为“品牌化,名牌化,大牌化”是公司取胜的关键。为了把“康辉旅游”在省内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孙总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宣传口号:“旅游,从康辉出发”。按照孙总的指示,公司随后不断加大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对“康辉旅游”进行了“海陆空”式的立体宣传,不光要让人们看到“康辉旅游”,还要让人们听到“康辉旅游”,更要让人们说到“康辉旅游”。公司首先对各部门杂乱无章的碎片化的报纸广告进行了整合,制定了“版面固定,整体刊登”的实施方案。焕然一新的广告一经推出,就广受读者好评,也得到了省,市旅游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其后被同行广泛效仿。但孙总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康辉旅游”成为一个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有口皆碑的品牌,对外宣传只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要练好内功,抓好管理。他把工作重点放在规范公民旅游的操作流程上。经过深思熟虑,孙总决定成立集“采购、操作、管理、结算”四大功能于一身的“操作中心”,制定了各方都认可的游戏规则,从而理顺了上下游的关系。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0年,公司首批获得了省内知名媒体《华商报》颁发的“诚信3.15优秀旅游企业”的荣誉称号,并且一直保留至今。更让全体“康辉人”骄傲的是,“康辉旅游”也在同一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集团公司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公司的发展进入第六个5年后,——我把这个阶段称为“常态化发展阶段”——公司抓管理,出效益的实践更是硕果累累。2013年,公司毫无争议地获得了西安市名牌办授予的“西安服务业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2014,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公司的分公司及门店数量突破百家,还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要求进入西安康辉的采购名单。为了给公司的“管理中心”和“操作中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公司迅速成立了“市场推广中心”,聘请了专门的编程人员,改进和开发了公司所需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软件及操作系统。2015年,公司更是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陕西服务业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很多员工不知道的是,同样在2015年,公司还获得了另外一项殊荣,那就是由省发改委和省质检局联合颁发的“陕西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合格单位”的荣誉称号。这个称号的含金量非常高,因为迄今为止它在行业内是唯一的。然而,随着有资金优势的竞争对手陆续进入西安市场,原本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被打破,恶性竞争开始加剧,人员流动也变得更加频繁,给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时,公司的大股东——北京首旅集团则加快了国企改革的步伐。2015年,北京首旅集团决定对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重大战略重组,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东胜中国,使后者持有集团公司49%的股份,成为集团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东胜中国的到来,带来的不光是资本,还有新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重组后不久,集团公司管理层就进行了大换血,产生了新的董事长和总裁。2016年11月,集团公司又有大动作,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品牌升级大会,对外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企业标志。升级后的企业Logo为五彩梅花形象,既是对原“中国康辉”手拉手形象的传承,又寓意改变产品思路和定位,积极拥抱互联网的重大转型。为了彰显决心,集团公司此后不惜砸下重金,用来确保“中国康辉”的官网在各类互联网搜索结果中始终排在第一位。2017年8月,集团公司更是将自己的名字“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中国康辉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其雄心壮志了然可见。新的集团公司领导非常关心西安康辉的发展,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发展思路上,都给予了公司很大帮助。他们积极回应公司多年来想要改善办公条件的诉求,甚至认为在彼时仍处于价值投资洼地的西安房地产市场上购置房产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就这样,2016年,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公司购置了位于唐延路上的禾盛京广中心D座22层作为新的办公地点,并于20179月搬入。截至目前,这项举措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业内最好的办公条件,同时也帮公司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还提升了公司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真可谓一举三得!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西安康辉30年的发展历程到这儿我就全部讲完了。日月轮回,斗转星移,30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今天,新时代在向我们召唤,新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让我们再次携起手来,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共同走进新时代,一个属于西安康辉自己的3.0时代;一个旅游+互联网的时代;一个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时代!

谢谢大家!

曾红兵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九日